close
泰拳(泰文:มวยไทย,皇家轉寫:Muay Thai)是泰國的傳統搏擊技術,特點是可以在極短的距離下,利用肘、膝、拳、腿進行攻擊,是一種非常注重實用性和殺傷力的武術
單字Muay 來自於梵語的Mavya。而Muay Thai 被稱為「八肢的科學」或「八肢的藝術」,因為其使用了雙拳、雙腳、雙肘、雙膝這八點來進行攻擊,與雙點的拳擊與四點的老鞋不同。
有人說泰拳是中國武術,但其實嚴格來講應該不算是,大家都知道泰國文化跟雲南文化很相近,連武術也很相近,有可能是傳自雲南也可能是從雲南遷移過去的,但是當時的雲南人並不是中國人。不過這都沒有資料可以考證大家聽聽就好(被巴臉
同其它各類技擊術一樣,泰拳的產生和發展也必然經歷了由低級到高級、由簡單到複雜的過程。人類在進化、發展的過程中,不可避免地會受到野獸以及人類內部敵人的襲擊。為了保證自己的安全,人類本能地運用身體各部位同襲擊自己的野獸和敵人搏鬥,這就產生了原始的攻防動作。泰民族的祖先們把自己的思想和從生活經驗中獲得的知識,同攻防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,並進一步提煉,於是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徒手搏擊技術體系。
從前,泰拳手在搏鬥時用粗棉線把雙拳纏得如同鎧甲一般,並在拳峰處紮成結,然後將雙拳浸泡在粘液中,再撒上碎玻璃或砂礫,使雙拳表面異常粗糙。
這種方式是非常凶狠的,因為就算他拳腳沒有正面打擊到,擦到也會受傷流血
後來這種方法逐漸被停止使用,而代之以拳擊手套。二十世紀初,玫瑰園廣場設立拳台以後,泰拳便成為一項具備一系列規則的體育運動,拳台地板由木質材料製成,在上面鋪以用燈芯草做成的墊子,拳手著短褲比賽。比賽以分鐘來計時,設一名裁判。
泰拳在中國的正式傳播,要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末。1998年,在泰王國駐昆明總領事館的積極幫助下,職業泰拳教練首次通過泰國官方途徑進入中國教授泰拳,令中國武術界能更方便、深入了解泰拳。
泰拳目前為止有分類為:
古泰拳:也就是所謂的傳統招示,擂台禁用
擂台泰拳:有專業選手跟業餘選手兩種,專業的只戴手套,業餘的就是有加戴頭套
表演泰拳:有傳統禮法以及飾物
健身泰拳:沒有制服、傳統禮法、招式及飾物,不為格鬥而練習(我覺得這大概是現代人想出來的)
平民泰拳:一切從簡
街頭泰拳:招式兇狠,戰鬥為主,源自20多年前的監獄時期,現已失傳
傳統泰拳:是由街頭式、擂台式以及三種古泰拳整合而成,有制服,禮法,飾物及古招式
泰拳擂台技術主要包括拳法、肘法、膝法、腿法
拳法:刺拳、直拳、擺拳、上勾拳、平勾拳
肘法:掃肘、挑肘、斜肘、砍肘、砸肘、反肘、擺肘、擊肘、朵肘。
以上圖片只到反肘由於後面的不太懂所以不亂貼
膝法:直膝、跳膝、飛膝、砸膝、沖膝、側膝
由於不懂什麼是砸膝所以不以圖片解釋
腿法:前蹬、後蹬、正蹬、側蹬、前踢、後踢、側踢、正踢、蹬踢、掃踢、踹踢、鏟踢、鱷魚擺尾(後旋踢)、大象掃鼻(前旋踢)。
步法:進步、退步、閃步、衝刺步、急退步、環繞步、前滑步、後滑步
泰拳的基本招法被劃分為兩大類,即母招與子招,各有15項。
母招:魚牙交錯、飛鳥掀巢、爪哇投矛、依諾刺劍、舉須彌山、老僧掐瓜、孟人撐柱、插木釘、鍔魚擺尾、折象鼻、扭蛇尾、飛鳥還巢、滅油燈、魔王捉猴、折象頸。
子招:神象擊齒、抹面腿、魔王偷女、羅摩射箭、獅子越澗、鹿回頭、山神卷土、蛟龍潛海、神猴獻戒、越人撒網、泰也撐柱、天鵝折翅、扎花環、老僧掃院、切瓜。
源於古泰拳,擂台式泰拳比賽正式開始前,泰拳手會在音樂伴奏下也會表演拜師拳舞,祈求平安以及表示對父母和師長的敬意,同時也通過拜師拳舞來進行熱身。
當今常見的拜師拳舞(拜神敬師拳舞禮)有「四面梵天」、「少女抹粉」、「天鵝飛翔」、「羅摩逐鹿」、「鷹神展翅」、「猴神撥雲」、「象神揺鼻」、「猴神射箭」、「勇士磨刀」、「美人照鏡」等動作
泰拳的電影,不過我覺得比較像中國武術,感覺泰拳不會這樣打,但是一種武術凶狠起來的時候其實都長很像,也很難講這是不是泰拳,畢竟泰拳的招示裡面也都有出現
這個就是大家印象中傳統的泰拳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